新闻中心 /News
芒果体育Lululemon“中产神裤”卖不动了?
芒果体育搜索瑜伽服这个关键词,社交网路上随处可见的“种草贴”,购物分享贴,无一不提及Lululemon的名字。这家来自于加拿大的运动鞋服品牌,通过精准的设计和定位,曾经占据了中产人群最火的瑜伽品牌的位置。
在消费者的分享中,不少人将Lululemon的产品追捧为“瑜伽神裤”“神裙”。Lululemon的崛起堪称一场精准的“信仰式”消费革命:它早已超越一条瑜伽裤的功能属性,将自己塑造成一种代表“热汗生活”和高端社群身份的文化符号。
然而这一品牌的“热潮”最近似乎有些退热。近日,Lululemon发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。该公司在第二季度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%至25亿美元,其中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22%。毛利润同比增长5%至15亿美元,毛利率下降110个基点至58.5%;摊薄后每股收益为3.10美元,上年同期为3.15美元。
面对关税问题和北美市场销售乏力的双重压力,Lululemon再次下调业绩预期。MeghanFrank预计2025财年全年净营收将在108.5亿至110亿美元之间,低于此前预测的111.5亿至113亿美元,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12亿美元。
由于业绩未达市场预期,财报发布后,Lululemon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暴跌超15%,跌至疫情后最低水平。同时遭到了7家分析师评级下降,Lululemon的买入评级比例跌至2024年以来最低水平。
当消费疲软遇上市场流失,Lululemon还能保住自己“中产神裤”的地位吗?
此次Lululemon下调预期,来源于其传统核心市场北美市场的增长乏力。该地区二季度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了4%,门店客流更是同比大跌8.5%。北美市场的疲软是导致其整体业绩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。
叠加关税冲击,北美市场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。美国取消了800美元以下进口免税政策后,三分之二的美国电商订单成本增加。据了解,Lululemon有87%产能集中在东南亚(越南占40%),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显著。Lululemon预计关税将使其全年利润减少2.4亿美元。Lululemon尽管尝试转移产能至墨西哥,但自有工厂建设进展缓慢,短期内难以缓解压力。
但业绩疲软的根本原因,还是来自品牌的“固化”。在电话会议上,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McDonald坦言,公司产品生命周期过长,尤其是在休闲和社交服饰方面(如Scuba、Softstreme和DanceStudio等经典系列),变得“可预测”和“模式化”,错失了创造新潮流的机会。“我们的休闲社交产品已经变得陈旧,没有引起消费者共鸣。”“公司过于依赖一些核心产品,例如scuba运动衫,而这些产品已出现需求减弱迹象。”目前新品占比仅23%,导致消费者失去了新鲜感。
靠爆品出圈的Lululemon,现在缺少了新的“爆款”,产生审美疲劳的消费者,热情自然也慢慢褪去。
过去,Lululemon过度依赖核心市场与经典产品,从过往财报来看,其业绩高度依赖北美市场芒果体育,当该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波动时,整体业绩就容易受到显著冲击。同时,对少数几个经典产品系列的过度依赖,也使得当这些产品吸引力下降时,短期内难以找到同等体量的增长替代。
然而对Lululemon来说,想要即时做出改变也颇有难度。其定价策略与成本压力让这家公司陷入两难。贸易政策带来的巨大的成本压力,预计导致全年毛利率下降约300个基点,为应对此挑战,Lululemon不得不对部分产品进行“适度提价”。然而,在当前81%的消费者开始避开非必需品、高价商品,转向平价品牌的背景下,涨价无疑会进一步劝退部分客户。
对如今的Lululemon来说,国际市场成了“救命稻草”。国际市场(尤其中国市场)与北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,国际市场表现亮眼,净营收同比增长22%。其中,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5%,可比门店销售额大增17%。中国已成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增长引擎。
但是对比之前的数据,中国市场增速实际上在放缓,财报数据显示,Lululemon在2024年中国市场第四财季营收同比增长39%,远高于这季度的25%。
CEO表示:“我们在国际市场仍保持积极势头,但对美国业务和部分产品执行情况感到失望。我们已仔细评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,并将采取必要措施优化产品组合,加速业务增长。”
通过将科技面料与时尚剪裁结合,过去的Lululemon用近乎“奢侈品”的定价策略和沉浸式门店体验,成功撬动了中产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望。
品牌创始人ChipWilson敏锐地察觉到瑜伽运动的潜在风潮芒果体育,并发现市场上缺乏专门为女性设计的、兼具功能性与时尚感的瑜伽服。于是他于1998年在加拿大创立了Lululemon,精准卡位瑜伽这一细分市场。
Lululemon定位明确,瞄准的便是24-35岁、受教育程度高、收入较高、热爱运动与旅行的女性。同时辅以精准的营销策略,早期便与知名瑜伽教练合作,形成了社群营销的雏形。
2000年在温哥华开设的第一家实体店,就融入了社区概念,非营业时间可改为瑜伽练习室,聚集了首批种子用户。2017年,资本助推下,Lululemon成功登陆纳斯达克,进一步发力线上DTC业务。
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运营,是Lululemon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关键一步。在线下社群,它们持续举办各类线下课程和活动(如热汗节、半程马拉松等),强化社区归属感。同时,Lululemon将所有线下门店员工称为Educator(教育家),并且认为教育家是最重要的人,她们才能真正代表品牌去向用户传递品牌的使命和价值。线上渠道,通过社交媒体(如小红书、抖音)进行KOC/KOL内容种草,鼓励员工开设账号分享穿搭,形成去中心化的营销矩阵。
通过品牌大使计划、丰富的社区活动和沉浸式门店体验,Lululemon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,塑造了强大的品牌认同感和用户忠诚度。
说到底,Lululemon是吃到瑜伽运动“她经济”蓝海市场红利最多的品牌。如今蓝海红利褪去,市场越来越成熟,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出现,Lululemon能否稳住份额,就要靠核心能力:产品和品牌价值。
从市场角度来看,运动休闲服饰市场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,而是品牌力、产品创新、供应链效率、定价策略、渠道布局和社群运营的综合比拼。Lululemon一方面要应对来自Nike、Adidas等巨头在专业运动和时尚领域的双重挤压;另一方面要警惕AloYoga、Vuori等新兴品牌对其核心瑜伽社群的分流。同时,优衣库等大众品牌提供的高性价比基础款和众多优质的“平替”国产品牌的崛起,也在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。
过去,Lululemon的成功,来源于其成功开辟了高端瑜伽服这一细分蓝海市场,并通过强大的社群营销和品牌故事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,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用户芒果体育。而现在,如何从一家“新贵”品牌转变为一家可持续增长的成熟企业。Lululemon还需要解决产品线老化、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等结构性问题。
Lululemon在2019年发布了“Power of Three”五年增长计划,聚焦产品创新、全渠道体验与市场扩张三大方向。
Lululemon 以瑜伽服起家,但其野心远不止于此。产品层面,Lululemon计划拓展至多运动场景和生活方式领域,包括网球、高尔夫、徒步、鞋履等新品类;为经典款注入新元素。计划至2026年,实现男装业务收入较2021年翻倍。
然而从瑜伽向跑步、网球、高尔夫等领域拓展时,Lululemon未能建立与Nike、Adidas等传统巨头抗衡的运动号召力。其鞋类业务仍处于“测试阶段”,市场份额落后于On昂跑和萨洛蒙等品牌。
作为一家专注于技术运动服装、鞋类和配饰的设计师、分销商和零售商,Lululemon并未设立自有制造工厂芒果体育,而是将生产环节交由第三方厂商完成。这种模式在初期有助于降低固定成本并提高灵活性,但随着其全球扩张步伐加快,外包供应链的复杂性也随之上升。
未来如果要更好地布局线上销售,那将对供应链提出更高的挑战。外包模式下,Lululemon对生产流程的掌控能力较弱,容易受到供应商产能波动、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。因此,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,确保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,已成为Lululemon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在全渠道客户体验方面,Lululemon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体验,深化社区联结,并拓展新的会员模式。目标是到2026年,实现数字业务收入较2021年翻倍;推出全新会员计划(如Lululemon Studio);开设多元概念体验店芒果体育。
而在市场扩张方面,在巩固北美市场的同时,加速国际市场布局,尤其将中国视为最关键的增长引擎和第二大市场。Lululemon规划,到2026年,实现国际收入较2021年增长四倍;其中中国大陆门店数计划达到220家(2021年底为71家);同时进入西班牙、意大利等新市场。
未来,中国市场将是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。下沉市场(进入三线城市、开设奥莱店)和线上直播是拓展增量的关键策略,但这可能短期内对品牌形象和定价体系构成挑战。
不过,想要在中国市场稳住份额,Lululemon也是有着不少的竞争对手。在中国市场,MAIA ACTIVE以“腰精裤”等爆款渗透中端市场,2024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,安踏收购后加速扩张。市场占有率不断逼近Lululemon。在价格方面,Lululemon均价是MAIA ACTIVE的2-3倍,但后者通过打折缩小价差,且供应链响应更快。
2023年,Lululemon战略进一步升级为Power of Threex2,旨在到2026财年实现12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,而能否克服北美市场的短期挑战,并持续在中国等国际市场复制成功,将是冲击125亿美元的关键。(思维财经出品)■